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,我国机场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演变和改革的过程。1949年11月2日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航局,民航局下设机场建设委员会,对机场进行改造扩建。1980年国务院、中央军委决定民航归属国务院领导,不再由空军代管。1985年国务院决定民航实行管理体制改革。1987到1994年,中国民航进行了地区管理局、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分设。1994到1998年,主要是改革机场建设和管理体制。初步形成了民航、地方以及民航与地方联合建设和管理机场这三种主要模式。
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2004年7月8日,中国民航总局正式将甘肃省内兰州、敦煌、嘉峪关、庆阳4个机场移交甘肃省人民政府管理。至此国务院确定的中国民航体制改革方案历经两年圆满完成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民航发展需要相适应,符合民航行业发展规律并与国际接轨的新型民航管理体制初步确立。在这次改革中,除首都国际机场(含天津滨海国际机场)和西藏自治区内的机场外,其他省的90个机场全部移交地方政府管理。
体制改革使中国民航实现了政企分开,民航行业管理机构由过去大包大揽的大政府,转变为依法有所为、有所不为的有限责任的政府。安全管理成为体制改革后的首要职能。加强市场管理和宏观调控是其又一重要职能。
体制改革后,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民航的积极性进一步被调动。机场移交地方政府后,加重了地方政府在机场建设和投资上的责任。纷纷把民航业发展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。加大政府扶持力度。另外,民航改革也为民营资本和外资投资航空公司、机场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空乘专业的服务。